下文是liuxue86初级会计考试网小编整理的2017初级会计实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欢迎阅读。
一、分步法特点
1、含义:分步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
2、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二、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如是否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称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1、含义: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完成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的企业。
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各步骤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2、优缺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是:
(1)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2)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其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如果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方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增加核算的工作量。
3、分类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的反映方式,还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
综合结转法,是指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由于各月所生产的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可以如同材料核算一样,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方法计算。
【例题5:教材例9-3】某公司E产品的生产分两个步骤在两个生产车间内进行,第一生产车间为第二生产车间提供半成品,半成品收发通过半成品库进行。两个生产车间的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 根据各种成本分配表、半成品产量月报和第一生产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E产品第一生产车间(半成品)成本计算单
E产品(半成品)成本计算单
第一生产车间 2007年9月 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 产量(件)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 合计 |
月初在产品 (定额成本) | 244000 | 28000 | 21600 | 293600 | |
本月生产成本 | 358000 | 50000 | 50000 | 458000 | |
合计 | 602000 | 78000 | 71600 | 751600 | |
完工半成品转出 | 400 | A | B | C | D |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 122000 | 14000 | 10800 | 146800 |
(2)编制第一车间半成品入库的会计分录(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
(3)根据第一车间E产品(半成品)成本计算单、半成品入库单,以及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的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
月份 | 月初余额 | 本月增加 | 合计 | 本月减少 | |||||
数量 (件) | 实际 成本 | 数量 (件) | 实际 成本 | 数量 (件) | 实际 成本 | 单位 成本 | 数量 (件) | 实际 成本 | |
9 | 100 | 267400 | E | F | G | H | I | 300 | J |
10 | K | L |
(4)根据半成品明细帐所列半成品单位成本资料和第二车间半成品领用单,编制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会计分录
(5)登记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
E产品(半成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生产车间 2007年9月 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 产量(件)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 合计 |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 149600 | 4000 | 4400 | 158000 | |
本月生产成本 | 676700 | 79375 | 125675 | 881750 | |
合计 | 826300 | 83375 | 130075 | 1039750 | |
产成品转出 | 375 | ? | ? | ? | ? |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 74800 | 2000 | 2200 | 79000 |
(6)编制产成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
1、含义: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方法又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在产品是指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
2、优缺点
(1) 优点: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缺点:不能提供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在产品的费用在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出而转出,即不按其所在的地点登记,而按其发生的地点登记,因而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不包括所耗半成品费用,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各该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第一步骤除外),不能更好地满足这些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题6:教材例9-4】某公司生产M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在两个生产车间内进行,第一生产车间为第二生产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生产车间加工完成产成品。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的方法采用定额比例法:材料成本按定额材料成本比例分配,其他成本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定额资料如表9-22所示,假定该公司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资料要根据月初在产品定额资料加上本月投产定额资料减去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求出
表9-22 M产品定额资料
生产步骤 | 月初在产品 | 本月投入 | 产成品 | ||||||
材料 成本 | 工时 | 材料 成本 | 工时 | 单件定额 | 产量 | 总定额 | |||
材料成本 | 工时 | 材料成本 | 工时 | ||||||
第一车间份额 | 87945 | 1350 | 127985 | 3150 | 380 | 7 | 500 | 190000 | 3500 |
第二车间份额 | 1200 | 4800 | - | 10 | 500 | - | 5000 | ||
合计 | 87945 | 2550 | 127985 | 7950 | - | 17 | - | 190000 | 8500 |
要求:
(1)根据定额资料、各种成本分配表和产成品产量月报,登记第一、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具体如下
M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一生产车间 2009年8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 | 产成品产量(件) | 直接材料成本 | 定额 工时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合计 | |
定额 | 实际 | ||||||
月初在产品 | - | 80146 | 9256 | 13000 | 102402 | ||
本月生产成本 | - | 116350 | 16250 | 16250 | 148850 | ||
合计 | - | 196496 | 25506 | 29250 | 251252 | ||
分配率 | - | - | - | - | |||
产成品中本步骤份额 | 500 | ||||||
月末在产品 | - |
M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生产车间 2007年8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 | 产成品产量(件) | 直接材料成本 | 定额 工时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合计 | |
定额 | 实际 | ||||||
月初在产品 | - | - | - | 11167 | 10595 | 21762 | |
本月生产成本 | - | - | - | 40885 | 16250 | 66690 | |
合计 | - | - | - | 36972 | 51480 | 88452 | |
分配率 | - | - | - | - | - | ||
产成品中本步骤份额 | 500 | - | - | ||||
月末在产品 | - | - | - |
(2)根据第一、第二生产车间成本计算单,平行汇总产成品成本,并登记M产成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生产车间 | 产成品数量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 合计 |
一生产车间 | - | ||||
二生产车间 | - | - | |||
合计 | 500 | ||||
单位成本 | -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频道推荐